【技術特點】
由于含砷高危固廢處置不當,導致多起重大砷污染事件,嚴重危害國民健康。針對含砷固廢高效治理與有價金屬清潔回收面臨的挑戰,建立砷污染源動態解析與評價新方法,發明選擇性脫砷解毒新技術,研發高效固砷新工藝,開發清潔回收金屬新裝備,形成“控砷—脫砷—固砷—無砷”的含砷固廢無害化與資源化技術體系。
本技術開發出了冶煉有害元素(砷)污染動態評價系統。這個系統可以明確銅、鉛冶煉過程砷污染物分布及流向規律,并在線監視砷污染物分布及流向。該系統已經在郴州市金貴銀業股份有限公司等冶煉企業應用。
本技術開發了有價含砷固廢中砷與相似元素銻、鉍分離技術。項目研發團隊設計并合成了選擇性脫砷劑,發明了砷與有價金屬強化分離新工藝,研發了高壓富氧高效脫砷裝置,選擇性脫砷率達97.42%,為含砷固廢深度利用提供技術保障。
本技術開發了滿足各種需求的固砷新技術。例如針對大規模含砷固廢的機械力化學解毒—膠凝固砷新工藝;針對高砷危廢熱壓熔融固化新技術;針對高砷廢液沉砷穩砷處置新方法等。處理后固廢中的砷污染物指標優于國家標準(GB 5085.3-2007),適用于大宗、高毒性等多種類固廢。
本技術首創了脫砷后物料梯級深度回收銻、鉍等多金屬新工藝。新工藝在郴州金貴銀業、錫礦山閃星銻業等企業實現規?;瘧?。實現年回收鉍量占全球總量的10%,可使我國銻資源可利用量提高30%以上。由包括五位院士的同行鑒定專家認為,本技術工藝技術居國際領先水平。
【技術應用】
技術已成功應用于銅陵有色金屬集團控股有限公司、郴州市金貴銀業股份公司、錫礦山閃星銻業有限責任公司等我國10多家銅、鉛、銻冶煉龍頭企業。近三年累計清潔利用與安全處置含砷固廢約16萬噸,其中固砷約1.2萬噸,回收有價金屬新增產值約40.51億元,利稅2.39億元,社會經濟效益重大,為我國有色行業砷固廢污染控制與清潔利用起到了重要引領作用。